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学院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非遗知识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非遗知识>>正文
 
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20-11-23 16:18  

近期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电视剧《一诺无悔》,其中有一个有关非遗传承的小故事,饶有趣味,分享给大家。  

政和县新来的县委书记廖俊波到乾东镇调研,当地有一种特色美食叫“乾东小胳”。镇上有不少做乾东小胳的店铺,而做的最好的是柏水塘家的店铺。  

当地有一名叫童六的恶霸举着一块号称祖上传下的牌匾招摇过市,宣扬自己才是“乾东小胳”的正宗传承人,还有政府给他颁发的荣誉证书为证。不料柏水塘突然现身,上来就说牌匾是自己家的,还说童六的证书是官商勾结的产物。  

而镇长罗强说,给童六颁发传承人的认证证书是为了振兴当地美食,奖励他把“童小胳”食品卖到了外地,不仅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乾东,还创造了税收,带动了就业。  

童六和柏水塘走后,县委书记廖俊波主动向罗强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并提议借百姓对这次认证有疑问的契机,举办一次小胳大赛。  

大赛当天,柏水塘父女现场制作小胳时,发现有人蓄意破坏了他们事先备好的食材和工具。面对不利局面,柏水塘父女不急不躁,依靠经验、利用智慧和创新做出了美味的小胳,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成了公认的冠军。  

没能如愿拿到冠军的童六故意在大赛现场纠缠不休,污蔑柏水塘作弊、领导营私舞弊。柏水塘明白童六的目的,当众宣布将柏家小胳的秘方无偿献给政府,由政府把秘方公开给全乾东的老百姓,大家一起将它发扬光大。  

电视剧中的乾东小胳实际上就是福建政和县的东平小胳,已有好几百年历史。小胳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第一步是制馅。制馅是关键,将肉白剁成肉酱,在硕大的木盆中和着苜蓿粉加少量白糖用力拌匀,腌制待用。第二步是制饼。将土鸡蛋打在菜盆中,加适量的井水、碱,再用筷子拌匀,等锅七分热,用肉油润好锅,将拌好的鸡蛋在铁锅中淋个来回,成一个十分均匀且薄的圆蛋皮,起锅后的蛋皮在圆圆的笊篱背面上摊平。第三步包馅。拿来约三十公分长的半圆竹筒,洒上适量淀粉水,将蛋皮附在竹筒中,把肉馅臽进竹筒,包好蛋皮,小胳成形了。最后一步是笼蒸。将包好的小胳放入木制蒸笼中猛火蒸上一小时。出笼后的小胳色泽鲜亮、香气诱人。东平小胳口感爽滑,甘甜清香,营养价值高,据说还有美容效果,因形似小孩胳膊,故称小胳。  

这部电视剧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谁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何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依据什么标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也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熟练掌握其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这里边包括三个问题:  

一是传承谱系。非遗传承人必须有一定长度的从业时间,不管是家传的,还是跟着师傅学的,一定要有师承关系,要有传统渊源和历史基础,没有传统渊源和历史基础的东西不能叫非遗。有的强调三代传承,有的强调百年传承,总的来说是得有一定时间,得有出处,不是新造的东西,不是没有来源和文化特色的东西。而且,既然是传承人就要熟练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核心技艺,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有深入的了解。  

二是传承质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在技艺和产品,而且技艺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必须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产品质量不过关,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谓“代表性传承人”实际上是一个行业技术水平最高的人,作品质量最高的人。因为,我们传承的是优秀文化,如果技艺和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水平一般,就不能成为政府认定的“代表传承人”。  

三是社会责任。传承人的作用不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他有责任带动一个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作品质量,有责任把这些技艺传给下一代,有责任带徒学艺培养后续人才,有责任让社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色,有责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所以,他不应该是保守的,而应该是开放的。  

根据上述三个原则,柏水塘理所应当成为小胳的传承人。因为他符合上述三个条件。首先他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他掌握了制作小胳的全部技艺,而且制作的小胳很好吃,与同行比起来,他的小胳制作水平最高,最受欢迎,得到大家广泛认可。另外,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结合当下人们的口味,将当地的茶叶水与小胳制作相结合,推出的小胳清香而不腻。而且,为了弘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家传的秘方贡献出来,让大家学习,共同提高小胳的制作水平。这种开放的心态和行为,正是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需要的。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要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传承人,因为传承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媒介,文化的链条,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成了“无根之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尽管有传承时间、传承谱系、师承关系、社会影响等因素的考虑,而最主要的是看传承人是否很好地掌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是否在同行中其技术和作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还要看其本人,是否具有传承文化、保护文化,为社会做贡献的“大爱”情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非遗传承人固然要靠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发展自己的事业,发展经济,但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不能自私,不能一切向“钱”看,不能只是为了捞取名利,把“非遗传承人”当作招牌,当作符号,当作赚钱的工具。而要有“兼济天下”的奉献精神、人文情怀、社会担当。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该依照“德艺双馨”标准,首先看其是否具有敬业、执着、朴实的品格,是否具有文化使命和担当意识。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者:汪振军,郑州大学)  

 

 

 

关闭窗口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版权所有)